跳至内容
  • 首页
  • 资源
  • 在 XFdtd 中模拟低成本无芯片 RFID 系统的性能
应用实例

在 XFdtd 中模拟低成本无芯片 RFID 系统的性能


导言

我们使用XFdtd EM 仿真软件对 RFID 标签系统进行了检查,以验证其在大批量使用需要极低成本组件的情况下的性能。本示例源自已发表的期刊论文 [1] 中描述的一个系统。RFID 标签的结构是一个微带装置,带有调谐到特定频率的螺旋谐振器,这些频率分别代表标签代码的不同位。谐振器与两个交叉极化超宽带(UWB)单极盘天线相连,用于接收和发射来自扫描系统的信号。该系统的设计可对六个比特进行编码,这些比特由 2.0 至 2.5 千兆赫之间相距 100 兆赫的谐振形成。测试使用两个交叉极化对数周期偶极子阵列(LPDA)天线,发射和接收来自 RFID 标签的信号。

设备设计与仿真

图 1 以 XFdtd 显示了六位 RFID 标签的设计,其中红色材料表示 0.787 毫米厚的 Taconic TLX0 衬底(相对介电常数为 2.45,损耗正切为 0.0019),绿色材料为完美导体材料。在中心部分的左侧(水平)和右侧(垂直)可以看到两个交叉极化 UWB 单极盘天线,它们分别固定着六个螺旋谐振器,构成了标签的六个位。图 2 显示了其中一个螺旋谐振器的特写。每个螺旋谐振器的尺寸都略有调整,使每一个连续螺旋谐振器的共振频率偏移 100 兆赫。地平面覆盖了 RFID 标签背面的一部分,位于螺旋谐振器下方,但不包括圆盘天线。

图 1:XFdtd 中的 CAD 模型显示了由两个 UWB 单极盘天线和六个螺旋谐振器组成的 RFID 标签。

图 1:XFdtd 中的 CAD 模型显示了由两个 UWB 单极盘天线和六个螺旋谐振器组成的 RFID 标签。

图 2:所示为其中一个螺旋谐振器的详细视图。螺旋的尺寸略有改变,以移动螺旋的共振,为 RFID 标签创建不同的位。

图 2:所示为其中一个螺旋谐振器的详细视图。螺旋的尺寸略有改变,以移动螺旋的共振,为 RFID 标签创建不同的位。

系统接收来自外部信号源的信号,该信号源与两个天线中的一个极化。然后,来自螺旋的共振信号通过第二根交叉极化天线传输,并由匹配极化的第二根外部天线接收。天线交叉极化可减少它们之间的串扰,并将信号与 RFID 标签隔离。

首先对图 3 所示的 UWB 单极盘天线进行单独分析。发现它具有典型的单极模式,方位角方向的共极化增益均匀(图 4),而交叉极化增益较低(图 5)。如图 6 所示,天线的回波损耗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都处于可接受的水平。

图 3:UWB 单极圆盘天线在 XFdtd 中显示为 CAD 模型。

图 3:UWB 单极圆盘天线在 XFdtd 中显示为 CAD 模型。

图 4:UWB 单极子盘的共极化增益模式在天线周围是均匀的。

图 4:UWB 单极子盘的共极化增益模式在天线周围是均匀的。

图 5:UWB 单极盘天线的交叉极化增益模式具有非常低的增益,有助于减少对 RFID 标签的任何交叉干扰。

图 5:UWB 单极盘天线的交叉极化增益模式具有非常低的增益,有助于减少对 RFID 标签的任何交叉干扰。

图 6:UWB 单极盘天线的回波损耗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表现良好。

图 6:UWB 单极盘天线的回波损耗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表现良好。

如图 7 所示,RFID 标签中心螺旋谐振器的尺寸经过调整,使每个谐振器代表 2.0 GHz 至 2.5 GHz 的单个比特,间隔为 100 MHz。单独模拟时,如图 8 所示,谐振器会在 S21 幅值图中的所需频率处产生深空。S21 信号的相位也可通过检测某些频率的相移来表示位。如图 9 所示,在 2.0 和 2.5 千兆赫之间的每个所需位置都出现了陡峭的相移。

图 7:图示为一个六元素 RFID 标签,它将为 RFID 标签生成一个六位编码。

图 7:图示为一个六元素 RFID 标签,它将为 RFID 标签生成一个六位编码。

图 8: RFID 标签的振幅响应本身分析表明,在 2.0 至 2.5 千兆赫频率范围内,六个比特有清晰的定义。这里显示的是 000000 的响应。

图 8: RFID 标签的振幅响应本身分析表明,在 2.0 至 2.5 千兆赫频率范围内,六个比特有清晰的定义。这里显示的是 000000 的响应。

图 9:单独分析 RFID 标签的相位响应时,会发现 000000 标签的六个比特位置都有陡峭的相位偏移。

图 9:单独分析 RFID 标签的相位响应时,会发现 000000 标签的六个比特位置都有陡峭的相位偏移。

为了测试整个系统的性能,需要一个外部信号源向 RFID 标签发送信号,并接收它的编码响应。这需要两个交叉极化 LPDA 天线来完成。其中一个 LPDA 天线如图 10 所示。LPDA 的设计目的是以较低的跨极化增益在正向发射强同极化信号。图 11 显示了 LPDA 在 2.0 GHz 频率下的共极化增益。图 12 是正向增益(增益峰值位置)与频率的关系图。LPDA 最初设计的回波损耗性能并不理想,因此在输入端口增加了一个匹配电路。匹配电路由一个串联电感和一个并联电容组成,添加到电压源馈电中。结果,如图 13 所示,在所关注的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大大改善。

图 10:XFdtd 中显示的 LPDA 天线模型之一。

图 10:XFdtd 中显示的 LPDA 天线模型之一。

图 11:LPDA 天线的图案具有较强的正向增益和较低的交叉极化。

图 11:LPDA 天线的图案具有较强的正向增益和较低的交叉极化。

图 12: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LPDA 天线的前向增益超过 7dBi。

图 12: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LPDA 天线的前向增益超过 7dBi。

图 13:通过添加一个简单的匹配电路,LPDA 天线的回波损耗得到了极大改善,并在整个相关范围内显示出非常好的性能。

图 13:通过添加一个简单的匹配电路,LPDA 天线的回波损耗得到了极大改善,并在整个相关范围内显示出非常好的性能。

为了测试整个系统,在距离 RFID 标签 5 厘米处放置了两个 LPDA 天线,其中一个 LPDA 天线与垂直单极对齐,另一个与水平单极对齐。在 000000(所有螺旋谐振)、010101 和 111111(所有螺旋短路)三种不同的位组合下对 RFID 标签进行测试。如图 15 所示,通过在螺旋上添加一个小方块导体来短路单个螺旋,从而将一个位设置为 1。与原论文中的做法一样,组合系统的输出显示以 111111 标签的结果为参考。由于消除了测试系统引入的响应,因此提高了标签空点的可见度。000000 标签的调整后振幅图如图 16 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到代表六个比特的空值相差几个 dB。010101 标签的调整振幅图如图 17 所示,2.0、2.2 和 2.4 千兆赫的三个比特同样由这些位置的空值表示。同样,将相位响应与 111111 标签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后,000000 标签的相位如图 18 所示,而 010101 标签的相位如图 19 所示。

图 14:整个射频识别(RFID)系统包括用于发射和接收的交叉极化 LPDA 天线,以及带有交叉极化 UWB 盘状天线和六个螺旋谐振器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标签距离发射/接收天线 5 厘米。

图 14:整个射频识别(RFID)系统包括用于发射和接收的交叉极化 LPDA 天线,以及带有交叉极化 UWB 盘状天线和六个螺旋谐振器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标签距离发射/接收天线 5 厘米。

图 15:通过横跨螺旋臂的短路将比特从 0 设置为 1。这样就消除了相关频率范围内的螺旋共振。

图 15:通过横跨螺旋臂的短路将比特从 0 设置为 1。这样就消除了相关频率范围内的螺旋共振。

图 16:000000 标签的 RFID 系统调整振幅响应。为清晰起见,这里显示的是与 111111 标签响应正常化后的标签响应。

图 16:000000 标签的 RFID 系统调整振幅响应。为清晰起见,这里显示的是与 111111 标签响应正常化后的标签响应。

图 17:010101 标签的 RFID 系统调整后的振幅响应,在 2.0、2.2 和 2.4 千兆赫频率下可以看到三个 0 位。

图 17:010101 标签的 RFID 系统调整后的振幅响应,在 2.0、2.2 和 2.4 千兆赫频率下可以看到三个 0 位。

图 18:000000 标签的 RFID 系统调整后的相位响应,0 比特在 2.0 至 2.5 千兆赫的频率范围内相位陡移 100 兆赫。

图 18:000000 标签的 RFID 系统调整后的相位响应,0 比特在 2.0 至 2.5 千兆赫的频率范围内相位陡移 100 兆赫。

图 19:010101 标签的 RFID 系统调整后的相位响应,0 比特在 2.0、2.2 和 2.4 千兆赫的陡峭相移清晰可见。

图 19:010101 标签的 RFID 系统调整后的相位响应,0 比特在 2.0、2.2 和 2.4 千兆赫的陡峭相移清晰可见。

摘要

本示例展示了低成本、无芯片 RFID 标签系统的性能,该系统使用螺旋谐振器来表示位。在单独测试时,谐振器的性能相当出色,S 参数数据中的比特信号指示非常清晰。当把发射天线和读取天线相隔几厘米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时,该系统能产生可识别的比特模式,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

参考资料

[1] S. Preradovic、I. Balbin、N. C. Karmakar 和 G. F. Swiegers,"用于低成本物品追踪的基于多谐振器的无芯片 RFID 系统",IEEE Trans.微波理论与技术》,第 57 卷,第 5 期,第 1411-111 页。5,第 1411-1419 页,2009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