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
- MIMO 和 5G 仿真软件
- 面向 5G 的 MIMO 和阵列设计

面向 5G 的 MIMO 和阵列设计
XFdtd 和 Wireless InSite 相互配合,功能互补,可实现有效的 5G MIMO 和阵列设计。

为了满足 5G 的吞吐量要求,天线工程师更青睐能够进行波束转向和多数据流传输的先进天线系统。设计这样的设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设备的性能涉及许多因素:
-
设备外壳内的天线耦合
-
多径传播的影响
-
数据传输方案
XFdtd 和Wireless InSite 可确保全面的设备设计流程,从模拟初始天线模式到计算多径信道模型中的吞吐量性能。这些产品可共同确保设备在预定环境下正常工作。

28 GHz 阵列的四种可能波束。

天线元件图案和相对位置可从 XFdtd 导出,并载入 Wireless InSite 进行信道模拟。
导出天线数据用于通道模拟
信道模拟为预测系统在现实环境中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方法,例如联网家庭、室内办公环境或室外城市或郊区场景。通过 XFdtd 预测设备天线的关键特性,可大大提高此类分析的真实度。 为此,XFdtd 可以导出以下类型的天线数据:
-
3D 天线辐射模式,包括
-
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的每个元件都有独特的模式
-
特定频率模式
-
-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元件布局
-
多输入多输出(MIMO)编码本
-
MIMO 多端口 S 参数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可以导出三维布局,以便直接导入天线或阵列的完整物理定义。 此外,优化脚本还可以创建自定义代码集,多端口 S 参数可用于结合相互耦合对性能分析的影响。
模拟 3D 多径通道
三维传播场景可在 Remcom 的无线预测软件 Wireless InSite 中建模。 通过导入地形、定义建筑平面图、指定基站或接入点位置以及提供材料信息,可创建特定站点和通用测试环境。 XFdtd 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设计可在以下应用中进行测试:
-
用于部署小型基站的城市街区
-
用于固定无线接入的室外到室内方案
-
办公建筑的 WiFi 接入规划

带接入点(AP)和单一笔记本电脑位置的办公室布局。
%202.webp?width=2000&height=938&name=Copia%20de%20image-asset%20(2)%202.webp)
AP 位于办公室一角。
Wireless InSite 使用高保真光线跟踪模型来确定三维环境中的多径传播。 这些业界领先的功能包括分析
-
3D 地形、建筑和平面图
-
精致的结构细节,包括路缘石、窗框、椅子和书桌
-
毫米波漫散射
-
树木、灌木和其他树叶的衰减作用
发射器和接收器由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组成。 Wireless InSite 可计算发射器和接收器上每个天线元件之间的链路,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的结果:
-
每个接收器的复合脉冲响应
-
接收功率
-
覆盖范围图
-
功率延迟曲线
-
将基站或接入点上的每个天线元件与 UE 或设备上的天线元件连接起来的 H 矩阵
.webp?width=2000&height=929&name=Copia%20de%20image-asset%20(3).webp)
接入点与单个笔记本电脑位置之间的传播路径。

覆盖所有笔记本电脑位置的吞吐量。
多输入多输出和通信系统分析
考虑到 MIMO天线设计和 3D 信道特性,Wireless InSite 的通信系统分析仪可让射频工程师评估 5G 设备在预定场景中的运行情况。
首先,每个发射器和接收器都要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这将通过提高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提供多个并行数据流或两者兼而有之来提高系统性能。 Wireless InSite 可模拟以下 MIMO 技术:
-
天线分集
-
空间复用
-
波束成形
MIMO 技术决定了数据在 3D 环境中的传输方式。 一旦知道了这一点,Wireless InSite 就能确定可以传输多少数据。 每个数据流和点对点链路都会访问以下指标:
- 吞吐量和容量
- 误码率 (BER)
- 噪声、干扰和 SINR
这就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用于确定他们的设备是否能在现实的运行环境中满足 5G 性能要求。
当从测量数据或全波模拟中导入多端口 S 参数时,分析可以捕捉到 MIMO 元件之间相互耦合的影响。MIMO 系统依赖于不相关的信道,因此相互耦合会降低空间多路复用等 MIMO 技术的性能,而空间多路复用的目的是生成正交数据流。如右图所示,如果不对编码本权重进行补偿调整,互耦也会降低 MIMO 波束成形的性能。在 MIMO 分析过程中,S 参数用于捕捉信道矩阵中的相互耦合效应,随后的分析将把这种效应纳入 SINR 和吞吐量的预测性能中。
.webp?width=400&height=377&name=MIMO_BF_wMutualCoupling%20(1).webp)
举例说明,如果相互耦合足够强,且未在编码本加权系数中加以补偿,会如何降低多输入多输出波束成形的性能。
其他信息
-
网络研讨会
XFdtd EM 仿真软件中的 5G 天线阵列设计功能
本网络研讨会展示了 XFdtd 的 5G 天线阵列设计功能,包括用于毫米波频率复杂器件建模的工作流程增强功能。 本网络研讨会通过新的 CDF of EIRP 图以及 XF 与 Optenni Lab™ 匹配电路优化软件的增强型匹配网络设计集成,展示了 5G 波束转向应用的性能指标。
探索 资源 -
应用实例
用于 5G 网络基站的 28 GHz 波束成形系统和天线阵列的设计与仿真
该示例是用于 5G 网络 28 GHz 波束成形的更完整设备,包括一个 8x8 贴片天线阵列、1 至 8 个功率分配器和一个罗特曼透镜初始级。
探索 资源应用实例
用于 5G 的 28 GHz 系列馈电贴片天线阵列的电磁仿真
对形成阵列的串联馈电贴片元件进行了仿真,以演示天线性能和波束成形,包括 28 千兆赫的 S 参数、增益和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IRP)。通过调整八个元件输入端口的相位,在一个平面内进行波束转向。
探索 资源应用实例
模拟不同手持位置下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手机天线阵列性能
在 XFdtd 中分析了在 LTE 频段 42/43(3400-3800 MHz)和频段 46(5150-5925 MHz)中运行的 12 端口手机天线阵列在设备上不同手持位置下的性能。计算结果包括 S 参数、增益、效率和包络相关系数。
探索 资源 -
出版物
XFdtd 中的瞬态电磁/电路协同仿真:近距离观察用于 ESD 保护的 TVS 二极管
本文介绍了 XFdtd 的瞬态电磁/电路协同仿真功能,它结合了三维全波电磁仿真的优势和电路求解器的灵活性。
探索 资源出版物
模拟吞吐量作为设备设计指标
现代天线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以满足消费者对高数据速率的需求。因此,在评估一种天线设计与另一种天线设计以及模拟现实场景中的设备性能时,吞吐量是一个必要的设计指标。
探索 资源
